減輕體重原則是吃的少,消耗的多,方法包括:飲食熱量控制,固定運動習慣,提高新陳代謝率,或搭配ㄧ些藥物輔助(降低食慾,阻斷油脂或醣份吸收)。此外,抽脂是屬於局部雕塑,使曲線達到自己的需求,並無降低體重的效果。而減重手術也是諸多減重方法之一。
減重手術是透過胃腸道的改造來達到體重降低的效果,讓”胃”這個裝食物的袋子變小,負責吸收營養素的小腸予以繞道,減少其與食物接觸的面積,達到降低吸收的目的,減重的原理就是”吃的少”,”吸收差”。另外雖然體重的平衡中心在腦部,但是腦部手術風險太高,發展困難,所以目前的減重手術是一種胃腸道的手術,減重手術的分類,目前依其對胃腸道的影響,可分為吸收不良型,限制型或是混合型。
1960年,即有外科醫師嘗試使用外科手術方法來治療重度肥胖的病人,隨著醫學的進步,經驗的累積,減重手術不斷在改良,朝著手術的減重效果要好,安全性要高,長期的後遺症要少的方向持續改進。這需要許多的實證醫學研究,來確立最好的治療模式。
腹腔鏡手術是利用打洞的方式,將腹部充氣創造出手術空間,再將特製的手術自動分割器及吻合釘,伸入腹腔內執行腹部內的手術,因此傷口僅有0.2公分至2公分不等的微小傷口,故而稱之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開腹手術而言,傷口小,疼痛減輕,復原快速,疤痕微小,對於肥胖患者而言,肺部壓力較小,呼吸狀況及血氧濃度影響大幅降低,腹部疼痛減少,手術當日即可下床,對於腸蠕動恢復大有幫助,傷口感染機率亦大幅降低,整體的改善,使得住院日數得以大幅減少,早日恢復工作及正常生活都是微創手術的優點。
選擇一個減重手術首先要考慮手術的有效性,也是減重的比例,以減去原來體重的比例(% of weight loss)為評估工具。一般的藥物或生活型態減重平均可減去大約5-10%的體重,胃內水球約10-15%、可調節胃束帶則為20-30%、胃繞道手術則為25-35%、膽胰分流為30-40%。由於各種手術都會有復胖的問題,因此減重手術的效果不能以1、2年的短期效果來評估,而是需10年以上的長期效果評估,但這些病人普遍不易追蹤,因此長期效果並不易得到。
手術是一種侵襲性的治療,因此永遠有預料不到的風險存在,同時減重手術病人並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手術往往是一種預防性質,因此對手術的安全性要求格外強烈。所以在選擇手術方法時,除了有效性的考慮外,病患也必須充分了解手術的安全性,以及發生致命風險的比例。一般而言手術的有效性與手術的風險是呈正相關性,越有效的手術,就越複雜,也就是風險越高。例如胃繞道手術大約較胃束帶手術有10倍的風險,雖然發生合併症比例並不高,但是手術前仍應該充分告知病人所有的可能風險性。
減重手術是一種功能性的手術,病人可以得到減去體重後的各種好處,延長壽命並改善生活品質,但是也一定會經歷許多手術所帶來的後遺症,特別是在胃腸疾病,以及長期營養缺乏這兩方面。
減重手術是一種胃腸道手術,因此容易造成許多胃腸道不適的症狀。在限制型手術,最常見的原因是與進食速度太快或是食物種類不恰當有關係。病患容易有吞嚥困難、嘔吐、嗝氣、胃酸逆流的主訴。同時因為纖維質食物攝取不易,也常有便秘的問題。混合型及吸收不良型手術則容易有排油,腸蠕動過快的困擾。病人容易因放臭屁而影響生活,或是腹部疼痛的經驗。此外病人也會有較多腸阻塞及胃腸吻合處潰瘍發生的機會,嚴重者需住院治療,胃潰瘍往往容易發生在抽菸者身上,因此有學者認為吸菸者不適合接受胃繞道手術。
減重手術會影響病人的飲食,因此須特別注意減重病人長期營養不足的問題。事實上重度肥胖的病人因偏食的問題,手術前就有較正常人為高的微量營養素不足的機會,手術後各種營養素產生不足的機會更高,包括鐵質、維他命B12,葉黃素、葉酸、維他命D及鈣等。臨床上,病人容易有貧血,低鈣及骨質疏鬆等情況。吸收不良型手術的病人則另外有蛋白質不足,水腫的困擾。因此,在手術的選擇上,手術前評估病人營養狀況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病人手術前已有營養不足的現象,則建議考慮限制型手術,以免混合型或是吸收不良型的手術會進一步加重營養素不足的問題。
接受過減重手術的患者需要配合定期且長期的回診,由專業的減重代謝手術醫師,護理師及營養師共同評估及再教育,以達到身體健康良好,沒有產生後遺症的目的,有胃腸道方面的不適也需及早就醫。目前國內也有減重代謝手術學會依據專業規章評選合格的減重代謝手術醫師及醫院,每年定期審查並公佈在官方網站公民眾查詢,可做為就醫的考量。
減重手術後會有一個”新”的胃或是小腸走向,民眾亦應有一個全新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拋下過去不良陋習,重建一個良好的飲食及行為模式,重新學會選擇正確的食物及應吃的份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暴飲暴食,吃宵夜,喝酒,喝甜飲料,戒甜點,零食,油炸物….等等,多吃優質蛋白質,新鮮沒有過多加工的食物,適量蔬果,如此方可以維持好不容易換來的減重成果,也可以保持體力耐力。